工作人員在觀賞一條船的內部構造機械模型。昨日(5月18日),北京自然博物館展出了34件由達·芬奇設計的機械模型。本報記者韓萌攝
可載一人的飛機、以齒輪發動的機器人、無人駕駛的汽車……這些上世紀方被人們所接受的“玩藝”,卻遠在文藝復興時期,已被達·芬奇“未卜先知”。昨日,北京自然博物館展示了這位天才在500年前的種種奇思妙想。
《蒙娜麗莎》的作者達·芬奇,同時也被稱為歐洲自動化機械鼻祖,他的發明極富創意,但其中大部分只停留在圖紙上。
昨日,這些“紙上談兵”被做成一個個機械模型,并由佛羅倫薩科技歷史博物館館長保羅·卡魯茲(paoloGalluzzi)一一道出其中玄機。
據介紹,此次共展出59件展品,其中34件為達·芬奇手稿。展覽5月20日正式開始,到7月底結束,期間將有10名翻譯現場講解。
飛機如大鳥只缺發動機
根據達·芬奇手稿復原的飛行器,被固定懸掛于展廳頂端,占據約8平方米的面積,仿佛一只大鳥,張開巨翼,振翅欲飛?斊濔^長介紹,達·芬奇最早提出了鳥類飛行依靠空氣并導出人類飛行的原理,并依此設計出飛機,機身裝置將一人固定,以人手為“舵”,機翼非常輕巧。雖然這個設計沒有發動機,是不能飛的,但其原理在后來的飛機發明中得到了廣泛運用。
這位500年前的天才腦中,早已有了機器人的存在。與現在人們可以設計出的機器不同,大師設想中的機器人完全就是個“騎士”!八鄙碇,模樣威武,以齒輪帶動發力,可以揮舞胳膊,坐站自如,只要再配備一個自動鼓,“他”甚至還可以發出聲音。
汽車木制成無需人駕駛
在達·芬奇所處的文藝復興時期,蒸汽機和電力機車的發明才剛剛起步,“達·芬奇的一些機械模型,宣告了資本主義的到來”站在汽車模型前,卡魯茲先生這樣評價。
這個汽車模型略小于現在的普通汽車,木結構,以桶狀彈簧發條作驅動,帶動齒輪轉動,齒輪上安裝有一個個月牙狀的減速板,彈簧碰到這些減速板時,帶動齒輪將速度降下來,汽車同時設計有繩狀剎車裝置。達·芬奇設計的汽車是無人駕駛的,只給出了機械汽車的基本原理?斊澫壬f,目前這一發明在意大利仍有運用,主要用于話劇舞臺效果。(記者申劍麗)
5月18日,工作人員在北京自然博物館為即將開展的“意大利達·芬奇科技展”做準備。
5月21日,北京自然博物館的“意大利達·芬奇科技展”將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覽通過59件達·芬奇科學發明及設計手稿,重點介紹達·芬奇在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讓公眾領略這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的另一種輝煌。這是達·芬奇科技展首次來到中國。新華社記者 李文 攝(第1頁,共3頁)頁碼: 1 2 3
5月18日,意大利佛羅倫薩科學博物館館長保羅·伽魯茲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講解達·芬奇對頭顱的解剖研究。
5月18日,人們在北京自然博物館觀看展出的達·芬奇設計的自行驅動車。
反向螺釘和差動螺釘(來源:人民網)
這些研究記錄了達.芬奇對螺釘這一基本機構的詳細分析,他本人經常開發出螺釘的功能。在反向螺釘中,螺紋從螺釘中部延伸出來,分叉至螺釘的對端。
而差動螺釘擁有2種螺距不同的螺紋,可以用于施加非常大的壓力,特別使用于壓榨機。
兩輪式提升機 (來源:人民網)
提升機的主動桿能夠來回運動,推動水平方梁。提升機采用了復雜的機構來確保每個輪子依次保持著將小齒輪推向同一方向的運動,從而提升起固定在軸桿上的重物。(第2頁,共3頁)頁碼:1 2 3
千斤頂 (來源:人民網)
通過樹脂玻璃面板可以看到這個千斤頂減摩擦機構,為了減少摩擦,達.芬奇在冠狀齒輪與支撐平臺之間設計了多個球型體部件。
帶自動吊鉤的提升機(來源:人民網)
為了提升很重的負荷,達.芬奇設計了一個無需操作人員干涉就能在負荷物達到目的地后松開的吊鉤
曲軸(來源:人民網)
這項研究記錄了達.芬奇對傳導運動所需機構進行分類方面所做出的努力。這些機構包括了曲軸(或拉桿)機構,這類機構能夠將連續的旋轉運動轉化成往復直線運動。
飛行器 (來源:人民網)
在達.芬奇對機械飛行的研究中,他努力尋找多種基本機械裝置的最優秀組合方式。這點可以從這個1:1比例制造的模型中找到證據。這些翼翅是由倒踏腳板來驅動的。而它帶來的推進效果通過手搖曲柄得到了放大。來源:新京報
文章摘自:www.miipgt.com |